<listing id="3ndbx"><dfn id="3ndbx"><progress id="3ndbx"></progress></dfn></listing>

      <track id="3ndbx"><address id="3ndbx"></address></track>
      <track id="3ndbx"></track>

      <cite id="3ndbx"></cite>
      <th id="3ndbx"></th>

      網站首頁 公司概況 新聞動態 新縣旅游 周邊旅游 國內旅游 地接線路 旅游常識 行程下載 聯系我們 招聘信息
        <listing id="3ndbx"><dfn id="3ndbx"><progress id="3ndbx"></progress></dfn></listing>

            <track id="3ndbx"><address id="3ndbx"></address></track>
            <track id="3ndbx"></track>

            <cite id="3ndbx"></cite>
            <th id="3ndbx"></th>

            通知公告
            旅游常識
              夏季旅游去哪里比較好!
              這些文明旅游小常識,你知道嗎?
              夏季防曬小貼士
              文明旅游小常識
              自駕出游必讀的十大原則
              出游謹防低價團陷阱
              出境游提醒:準備好再說走就走
              15個旅游的小技巧
              中國人出國旅游必備知識
              旅游六要素四忌及其他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新縣旅游 ? 旅游景點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發布時間:2012-09-13   查看:2719 次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位于新縣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國批建的第一批縣級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頃。1989年8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整個陵園由大門、《燎原》浮雕墻、烈士紀念塔、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室、英烈廣場、流芳園、桂園、紅星亭、大別山魂——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組成。

                大門為“八一”型現代建筑風格,莊嚴典雅,軒昂壯麗。門上鑲嵌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十一個耀眼奪目的金色大字。

                進門后,撲眼而來的是巍巍壯觀的花崗巖浮雕墻,其名“燎原”,總面積189平方米。它以毛澤東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輝論斷為內涵,藝術地再現了鄂豫皖蘇區“血與火”的革命斗爭歷程。

                《燎原》浮雕由10幅歷史畫面組成:火炬象征著革命“火種”;中央的三面紅旗代表誕生于鄂豫皖蘇區的三支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紅旗右側的紅軍戰士頭像和黨旗則表示紅軍的性質和“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紅旗下邊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象征著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權和大別山革命斗爭指揮中心的建立;浮雕左下方的農民赤衛隊的旗幟和奮起暴動的農民,代表了黃麻起義、白沙關萬人暴動、開辟柴山保革命根據地等農民武裝斗爭;浮雕右下方的焚燒地契、帳冊和開倉分糧、分物等,象征著黨的土地革命斗爭歷史;浮雕右上方舉手宣誓的群眾象征新縣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右側一組革命先烈表現了革命志士為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斗爭精神;浮雕左上方農民送子參軍象征人民對紅軍的支持,沖鋒陷陣的紅軍指戰員象征著紅軍反“圍剿”、紅軍主力長征和北上抗日的戰略轉變歷程;左上方熠熠生輝的“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象征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蘇區人民功勛不朽。

                 沿浮雕右側拾級而上,聳入眼簾的是革命烈士紀念塔。塔身呈五邊形結構,高13.1米,這個特別數字象征和紀念著鄂豫皖蘇區為革命獻身的13萬多名優秀兒女。塔的正北側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的親筆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其余四面為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我軍著名將領許世友的題詞以及吳芝圃、劉名榜等領導同志的題詞。

                離開塔旁,步上平臺,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堂。紀念堂為古典蘇式建筑風格,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上部為半球形,下部為四方體。

                進入悼念大廳,正面由紅色花崗巖裝飾的三面紅旗上面,鑲嵌著毛主席的親筆題詞“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鎏金大字。正下方是由橄欖枝、菊花、綬帶編織而成的漢白玉花環,兩側8個陳列柜里擺放著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英名錄》。大廳穹頂垂掛的紅五星組合和墻上巍巍大別山的背景,夕陽血色的主色調,營造了凝重、肅穆、莊嚴的氛圍。

                由悼念大廳往左,進入序廳,這里集中簡明地介紹了鄂豫皖蘇區產生、發展、壯大的歷程。

                序廳展墻上的鄂豫皖蘇區大事年表(1927—1947)是對鄂豫皖蘇區革命斗爭歷史的全面概括。從中可以看到,20年來,大別山革命不息、火種不滅、紅旗不倒,在全國各大革命根據地中獨樹一幟。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鄂豫皖根據地為革命犧牲的先烈有13萬之多,當時,首府所在地新縣人口不足10萬,就有5.5萬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展墻上展示的十位著名烈士就是鄂豫皖蘇區為革命獻身的無數革命先烈的杰出代表: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徐子清(商南起義總指揮)、舒傳賢(六霍起義總指揮)、許繼慎(紅一軍軍長)、蔡申熙(紅二十五軍軍長)、鄺繼勛(紅四軍軍長)、曾中生(鄂豫皖區特委書記)、沈澤民(鄂豫皖省委書記)、吳煥先(紅二十五軍政委)、高敬亭(紅二十八軍政委)。


                 展墻上十支紅軍戰斗序列展示的是十支紅軍產生、發展、演變的系列圖表。

                走出序廳,穿過“工”字形長廊,來到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廳。陳列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廳內以照片、文獻資料、圖片、實物等展出形式,集中介紹了鄂豫皖蘇區潘忠汝、程儒香、桂步蟾、曾中生、吳煥先、高敬亭、晏春山、肖國清等55位著名烈士的事跡。他們是鄂豫皖蘇區13萬余名在冊烈士的優秀代表,是鄂豫皖蘇區革命斗爭精神的象征。

                展墻上由北向南是朱德、徐向前、李先念、鄧子恢、許世友、陳錫聯、程子華、鄭維山、張池明、劉名榜等領導人的親筆題詞。

                離開陳列廳,來到莊嚴肅穆的英烈廣場。廣場由英名墻、永生火炬雕塑和鄂豫皖蘇區鼎盛時期形勢圖組成。英名墻似一疊打開的歷史畫冊,鐫刻著鄂豫皖三省廿六縣萬名革命先烈的英名;永生火炬雕塑鑄造有多組革命斗爭場景和烈士影像,象征著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廣場地面顯示的是鄂豫皖蘇區鼎盛時期的形勢要圖,紅色區域代表著鄂豫皖紅色蘇區,地面上的26盞地燈象征鄂豫皖蘇區當時建立的26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所在地。整個廣場展現了鄂豫皖蘇區人民功勛不朽、浩氣長存。

                英烈廣場的右側是我們由衷景仰的流芳園,這里松柏掩映,碑碣林立,一排排整齊的水泥墓冢內,長眠著百余位革命先烈、老紅軍和紅軍將領的英靈。座座荒冢埋忠骨,面面碑碣祭英靈。墓前陳列的紅白相間的花環寄托了革命后代對先烈的無盡哀思。

                排在流芳園第一位的是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原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烈士半身雕像。這尊雕像是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為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五十周年而雕塑豎立的,雕像基座正面“功勛卓著”是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的題詞,基座背面是吳煥先烈士生平簡介,其余兩面分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徐向前、程子華、韓先楚、郭述申的題詞。

                排在流芳園第二位的是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原中紀委副書記郭述申。

                流芳園內還安葬著劉名榜、吳先恩、肖永銀、程坦、潘焱、張池明、吳華奪等領導人和將領的骨灰或遺骨。


                  桂園位于陳列廳南側,有六棵近百歲的高大的桂花樹(是劉名榜同志于1957年從南京移栽至此地),樹間有一天然大河石,正面鐫刻有《八月桂花遍地開》歌譜和歌詞節錄,側面介紹了該歌曲在新縣誕生的過程。園中有60多種珍貴植物,既有本地常青樹,還有熱帶棕櫚樹、枇杷樹。

                沿蒼松翠柏重重掩映的后山拾級而上,很快就來到紅星亭。亭為仿古建筑,精美大方。登上亭臺,近處,古樹參天,松柏相擁,綠茶飄香,風光旖旎,涼風陣陣襲來,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畫中,別墅莊園,雕梁畫棟,盡收眼底。

                整個烈士陵園的至高點是白毛尖,海拔235米。陵園的主體建筑大別山魂——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就高聳在這藍天白云之上。碑高21.7米,以兩把鋼刀和一支梭標組成,挺拔的造型酷似漢字“山”的形象,既表現了蘇區群峰綿亙的特點,又蘊含著革命烈士與挺拔的大別山同在的浩然正氣。同時,主題墻、園區鋪裝、臺階、休憩廊、綠化帶、觀景平臺等互相映襯,和諧統一,形成莊嚴而震撼人心的氛圍。

                登上觀景平臺,眺望近水遠山,小山如璣近叩首,疊嶂似屏遠相圍,它們如此虔誠,彬彬有禮,不正表達了它們對鄂豫皖蘇區十三萬英靈棲息之所的仰慕、敬重和守護?

                俯瞰今日紅城:潢水如練,蜿蜒北流;高樓林立,飛彩流丹;通衢大道,車水馬龍;青翠欲滴,鋪展其間。今日新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奮勇前進,日新月異,爭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的排頭兵!

                烈士回眸應慰笑,擎旗自有后來人。

            版權所有 © 2008-2021 新縣遠大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 郵箱:1661287897@qq.com 網站備案:豫ICP備12020373號-1
            電話:0376-2602885 手機:15938276677 地址:新縣潢河路中段紅旗居委會二樓(縣醫院南100M)
            技術支持:漢申網絡